咨询电话
400-0757-868
固话:0757-88767338
地址: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里和路得胜路段73号新力大厦
医院作为特殊的医疗场所,应为患者就诊带来安静、整洁的环境感受。然而,事实上,随着患者流动量的增大、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、周边环境的变化,导致医院声环境问题日益加剧。据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发现,在过去的10年间,医院噪声水平稳定持续的增高已经升级到一个世界范围的问题。噪声不仅困扰着患者和医护人员,而且还增加了发生医疗事故的风险。
1、影响医院的噪声因素
交通噪声
造成医院噪声持续增强的主要因素,首先由于城市道路的拓宽及交通量的增加,交通噪声使医院的整体背景噪声提高,尤其是对病房的噪声干扰,以致在开窗条件下患者难以入睡。如果在医院的设计、施工阶段未对外墙、外门窗的隔声性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规定,很有可能即使关窗也无法达到睡眠所需要的安静环境。
设备噪声
新的诊疗设施与机电设备产生的噪声及振动,如核磁共振检查仪、体外碎石机、病房的呼叫机、空调系统、通风系统的噪声和振动等,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医院的噪声水平。
人为噪声
人员活动产生的噪声是医院噪声的重要来源之一。挂号大厅的喧哗声、护士站患者寻求帮助或咨询的呼唤声、交谈声等等,都使医院不再安静。
2、噪声来源区域
根据医院功能,噪声来源可分为4个区域
第一部分是患者最先接触的环境――门诊大厅;
第二部分是患者和医生最初的交流空间――诊室;
第三部分是患者进行检查、治疗的环境――医技科室;
最后一部分是患者康复静养的环境――病房。
门诊大厅
目前大部分医院的门诊大厅空间,多倾向于为患者提供足够开敞、美观的空间环境,注重装饰上的美学,往往忽视了声环境的部分。众所周知,医院的主要噪声区多集中在门诊大厅,其声环境的优劣对患者就诊心情影响很大。
诊室
诊室区域包括两部分,一部分是室外患者等候区域,另一部分是室内医生诊疗区域。对于诊疗空间,现在只有少数医院使用小型诊室,每间诊室内安排1~2名医生为患者诊疗,而大多数医院由于空间设计比较传统,一间大的诊室容纳多名医生,一方面造成相互干扰治疗,另一方面很难保证患者的私密性。
手术室
手术室是医院中相对独立的区域,噪声主要来源于空调、通风设备,以及为手术配套的特殊医疗设备、设施运行产生的噪声。如手术室专用的洁净空调机组等设备,通常设置于手术室上层或下层的设备层内,其运行产生的噪声与振动,可通过空调管道、建筑墙体、楼板等建筑介质传至手术室。由于受洁净度要求的限制,常规的降噪设备、声学材料均不能应用于手术室内,因此要满足手术室声环境的要求难度更大,需要进行特殊的声学设计方能实现。
病房
病房为患者治疗及康复的区域,良好的医疗环境显得非常重要,所以相对门诊大厅对声环境的要求更高。现在病房中噪声的主要来源不仅包括建筑配套设施噪声,如空调、通风系统噪声,卫生间冲水噪声,电梯运行产生的振动噪声,交通噪声(临近交通干线的病房楼),还包括不同病房之间、病房外走廊、护士站等不同区域人员活动产生的噪声。因此,病房围护结构的墙体、楼板、门、窗隔声性能的优劣,决定着病房能否隔绝外部区域人员活动噪声的抗干扰能力。
由于病房设置的医疗带包含电源插座、开关等相关的电子设施,为了美观及安装方便常嵌入墙体安装,且与毗邻病房共用隔墙,采用“背靠背”设置,墙体被剔槽变薄甚至贯通,导致其隔声性能大大降低,病房相互之间产生干扰。
为方便医护人员观察和应对紧急情况,病房门常设有玻璃观察窗,并要求开关轻便,导致病房门的隔声性能较低,走廊上、护士站的交谈声易传入病房,影响患者休息。
3、医院降噪的设计对策
定位于高端医疗服务的医院,应能有助于医护人员的准确诊疗及效率的提高,有益于患者的情绪安定与快速恢复。因此,给患者与医护人员提供安静、轻松、舒畅的声环境尤为重要。按照《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》的规定和多年医院建筑声学设计实践,在高端医疗机构的规划、设计、施工的各个阶段,都应将声环境的控制纳入其中。
规划阶段,进行声环境分析
在规划阶段,通过对院区及其周边区域的声环境分析,病房楼等噪音敏感建筑应远离高噪音的动力站房区域,布置在院区中安静的区域。
某综合医院新区拟建设包括门诊、医技、病房、高压氧舱、核医学等功能空间,及配套锅炉房、液氧站等动力站房。新区用地呈长方形,西侧为城市干道,北侧为城市规划路,南侧为城市景观水道,东侧为待征地。
设计阶段,依据不同功能用房的特点
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,根据不同功能房间使用时的声环境特点进行建筑功能布局,如尽量避免将高噪声机房、电梯井道毗邻病房。
根据室外环境噪声级,毗邻房间的噪声限值和使用时活动噪声水平,需对建筑外墙、屋面、外门窗及内隔墙、楼板、门窗等围护结构的隔声性能及材料作出明确规定。例如,当病房楼临近交通干线时,需采用隔声性能高的外墙材料及构造,配置低频隔声性能优良的外窗、外门,使患者免受交通噪声的侵扰。对相邻病房的共用隔墙上设置的开关、电源、医疗带、穿墙管线等,采用特殊隔墙构造和隔声、消声措施,以保持隔墙整体良好的隔声性能。
在建筑室内装饰方案及装饰材料的选择中,应注重各个诊疗空间的不同声环境营造与人员活动噪声的控制。如门诊挂号大厅,根据对大厅的体型、体量特点进行计算,通过室内装饰材料的合理配置,控制大厅混响,控制空调、通风噪声,控制人员交谈噪声,使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能有清晰、安静的交流环境。
对高噪声机电设备、设施的噪声与振动,根据设备噪声特性、安装部位、管线布置、服务用房噪声限值、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规定等,采取隔声、吸声、消声及减振综合控制措施,是获得医院良好声环境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。
实施阶段,严格控制环节
医院声环境的设计目标能否实现,实施阶段同样关键。最终呈现效果如何,与建筑设计、结构设计、机电专业设计以及业主的定位、投资等有密切关系。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,业主、设计、施工等各方均需保持良好沟通与密切配合,通过相关各方的共同努力,将声学设计的各项内容在设计、施工、材料及设备选购、安装、调试等各环节严格控制、逐一落实,才能达到声学设计的预期效果。
某医院施工过程中,曾因随意更换病房隔墙材料,致使病房隔声性能降低,造成相邻病房之间人为噪声相互影响的情况出现。在设备招标、采购中,因未按声学要求的盘管风机噪声限值规定订货,使得病房空调噪声超标,影响患者的休息和康复。
由此可见,高品质医疗环境建设需要通过项目全周期、全方位的声学分析、设计及有效实施,方能获得。期望有更多医院的建设方、设计方、管理机构关注医院声环境,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高端医疗设施和更多的人性关怀。